精彩小说尽在星辉书城! 手机版

您的位置 : 星辉书城 > 历史脑洞 > 诸国志先天之祸_第6章

第6章

更新时间:2025-03-14 01:01:41

"宓叔,收拾一下,随我去王宫。"

档案署复工第一日,新任管事澹台子义一早便来到我的案前,语气不容置疑。在他身后,站着几名身着官服的侍从,神情肃穆。

"去王宫?"我惊讶地问,同时迅速整理仪容。

"齐国方士卜扁今日面见楚王,禀报天象观测结果。"澹台子义解释道,眼中闪过一丝我看不懂的神色,"上面指名要你作为记录者随行。"

我心中了然,这必是卜扁所说的安排。按照惯例,重要朝会需有专人记录,以便存档。通常这种任务会交给资历较深的文吏,而我不过是一名普通小吏,能获此机会实属罕见。

"多谢管事提携。"我面上表示感谢,心中却暗自警惕。澹台子义作为"千面之主"的追随者,对这安排知道多少?他允许我参与,是有自己的考量,还是不便拒绝上级的命令?

"不必谢我。"澹台子义意味深长地说,"这是你的机缘,好好把握。"

简单收拾后,我跟随澹台子义和那几名侍从离开档案署,乘坐一辆简朴的官用车辇前往王宫。

宛城的王宫位于城北高地,远远望去,朱红色的宫墙在晨光中熠熠生辉,显得庄严肃穆。作为一名小吏,我平日只能在外围办事,极少有机会进入宫廷核心区域。

车辇在宫门前停下,我们下车后步行进入。经过层层盘查,穿过数道宫门,转过几处回廊,我们终于来到一座名为"明德殿"的大殿前。殿前广场上已聚集了不少官员,有的三三两两低声交谈,有的独自沉思,气氛庄重而凝重。

"那边是令尹子常大人。"澹台子义指向一位身着华贵朝服的中年男子,他正与几名官员交谈,举手投足间尽显威严,"楚国实权在他手中,今日的议会他必然主导。"

我点头表示理解,同时暗自观察众人。在场官员大多面色严肃,似乎对即将讨论的话题心怀忧虑。尤其是几位军方将领,眉头紧锁,不时低声交谈,言语间似有争执。

"齐国使团到!"一名内侍高声宣布。

众人齐齐转向宫门方向。只见一队人马缓步走来,为首的正是卜扁,他身着正式的齐国礼服,气度不凡。在他身后,跟着十余名随从,其中包括那位灰袍老者,以及几名看起来像是学者或方士的人物。

卜扁走到殿前,向众人行礼。令尹子常上前一步,代表楚国回礼。双方简单寒暄后,一名内侍走出,高声宣布:"楚王驾到!"

殿内传来一阵锣鼓声,众人立刻肃立两旁,行注目礼。我依照澹台子义的指示,站在靠后的位置,低头俯首,不敢抬眼直视。

脚步声由远及近,从众人的反应来看,楚王已经走到殿前高台上。一阵窸窣声后,一个浑厚的声音响起:"众卿平身。"

我随众人直起身子,这才得以一睹楚王风采。楚王年约四十岁上下,身材魁梧,面容威严,头戴十二旒冕,身着绣有日月星辰的黑色王袍,腰佩玉带,整个人散发出一种不怒自威的气势。然而细看之下,他的眼中隐约可见一丝疲惫和忧虑,似乎近日困扰不少。

"卜先生远道而来,辛苦了。"楚王开口道,声音温和却不失威严。

卜扁上前一步,深深一揖:"应邀前来,职责所在,不敢言辛苦。"

简单的寒暄过后,楚王直入正题:"卜先生精通天象,当知近日天下多有异象。东方水域波诡云谲,北方旱象频现,中原地动山摇。朕心忧之,愿闻先生高见。"

卜扁沉吟片刻,似在斟酌言辞:"天象变化,确实异常。尤其东方水域,更显反常。根据观星阁多年观测,此乃百年不遇之象。"

殿内众人听闻此言,低声议论起来。我注意到,令尹子常的表情变得更加凝重,而几位军方将领则交换了意味深长的眼神。

"此象预示何事?"楚王直截了当地问。

这是关键问题。我悄悄抬头,注视着卜扁,想看他如何回应。按照他与我的私下交谈,他似乎认为这些异象与古老存在的苏醒有关,但这样的解释显然不适合在朝堂之上公开讨论。

果然,卜扁没有直接揭示真相,而是采取了一种模棱两可的表述方式:

"天象有变,必有异事。东方水域之变,预示水德之地将有大事发生。"他顿了顿,环视殿内众人,"古训有云:'水泽困而不流,民困而不通。'今水域异变,恐民心亦乱。更有甚者,五行相生相克,水变则木动,木动则火燥。若不加防范,恐引发连锁反应。"

这番话表面上是在讨论五行相生相克的自然规律,但我能听出其中的弦外之音——他暗示的是那七位古老存在之间的关联。一处封印松动,必然影响其他封印。

楚王若有所思地点头:"卜先生是说,东方异象可能引发更大范围的变化?"

"正是。"卜扁肯定道,"而这变化,或涉及人事。"

"人事?"楚王追问。

卜扁的回答谨慎而深思熟虑:"天人感应,天变必致人变。观东方水域异象,其势汹汹,如有意志。历观古今,每逢此象,必有争端。"

"争端?"令尹子常终于开口,语气锐利,"卜先生是暗示齐楚之间可能有战事?"

殿内气氛陡然紧张。齐楚两国虽非世仇,但近年来因边境和贸易问题时有摩擦,双方都在戒备对方的动向。

卜扁面对这直接的质问,表情不变:"非我暗示,乃天象所示。天下大势,分久必合,合久必分。近年诸侯争霸,战事不断,此乃人事;而天象异变,则是天意。天人合一,相互影响。"

这回答既肯定了争端的可能性,又没有明确指出是齐楚之间的冲突,可谓滴水不漏。

"那依卜先生之见,我楚国应如何应对?"楚王问道,眼中闪过一丝锐芒。

卜扁深深一揖:"臣不敢妄言国策。但从天象来看,水之变异,最忌强攻。水性柔而韧,欲治水者,当疏不当堵。若强行对抗,反受其害。"

这番话明显是在劝阻楚国采取激进的军事行动。我注意到几位军方将领的表情变得不满,其中一位甚至轻哼一声,显然对这种"软弱"的建议不以为然。

令尹子常也露出不悦之色:"卜先生此言,似乎是劝我楚国退让?齐国近日在东海一带频繁活动,甚至派兵驻守靠近我国边境的岛屿。若我国不予回应,岂非自弱其势?"

卜扁沉稳应对:"臣无意干涉国策,只是从天象角度提供参考。天象显示,近期强攻水域必遭反噬。若能暂缓军事行动,或许能避免不必要的损失。"

"暂缓?"一位军方将领忍不住插话,"敌强我弱,先发制人乃兵家常识。若齐国趁我犹豫不决之际先行出手,岂非更加被动?"

殿内议论纷纷,朝臣们分成几派,各抒己见。楚王静静听着,面无表情,难以猜测他的真实想法。

在争论最激烈时,楚王突然举手示意安静:"诸位爱卿之言,朕已尽闻。国之大事,需慎重考量。卜先生远道而来,提供天象解读,朕心感激。"

他转向卜扁:"不知卜先生可有更具体的建议?如何才能'疏'而不'堵'?"

卜扁沉思片刻:"若要应对水域异变,当先派人实地考察,了解具体情况。其次,可参考古法,在关键水域设立观测点,密切监控变化。最后,准备应对之策,但不宜贸然行动。"

"这些都是空谈!"一位将领忍不住高声道,"敌军压境,岂能只做观测而不行动?"

令尹子常示意那将领安静,然后转向楚王:"大王,臣以为卜先生之言有理有弊。观测确有必要,但防备亦不可松懈。臣建议,一面派人观测水域异变,一面加强军事部署,以防不测。"

楚王点头表示赞同:"子常之言甚合朕意。既要谨慎,也要有所准备。"他转向卜扁,"卜先生,不知你可愿协助我国进行水域观测?你在此方面的经验和知识,将大有助益。"

这个要求让卜扁略显意外,但他很快恢复镇定:"能为大王效劳,是臣的荣幸。但臣需回齐国禀报,并准备必要的器具和人手,预计十日后能返回楚国开展工作。"

"十日?"那位急躁的将领又插嘴道,"十日之内,局势恐已变化!"

楚王抬手制止进一步争论:"十日可接受。朕会派人协助卜先生的工作。同时,令尹负责军事部署,做好防备。"

他的决定显然是一种妥协,既考虑了卜扁的劝告,又顾及了军方的担忧。这种平衡之道,正是一国之君应有的智慧。

"还有一事。"楚王突然看向我所在的方向,"朕听闻档案署近日整理出一批古籍,内有关于水域异变的记载。可有此事?"

这突如其来的问题让我心头一震。澹台子义立刻上前一步:"回大王,确有此事。先前担任管事的褚大人发现了一批古籍,内容涉及上古时期的水域异象和应对之法。褚大人离世后,下官接任,正组织人手进行整理。"

"可有进展?"楚王问道。

"初步整理已完成。"澹台子义回答,"但内容晦涩,多有难解之处。"

楚王沉吟片刻,突然指向我:"你,过来。"

我心跳加速,但强作镇定,上前几步,跪拜行礼:"小吏宓叔,拜见大王。"

"你是负责记录的吏员?"楚王问道。

"是的,大王。"我恭敬回答。

"朕听闻你在古文字研究上有些心得,可是如此?"

这问题让我惊讶不已。楚王为何会知道我的专长?是卜扁提前告知,还是澹台子义上报?又或者是巫姒通过某种渠道传递了信息?

"小吏确有涉猎,但学识浅薄,不敢言精通。"我谨慎回答。

楚王点头:"很好。朕命你协助卜先生进行水域观测,同时负责解读那批古籍。若有重要发现,直接向朕汇报。"

这个任命让在场多人面露惊讶。一个小小文吏,竟得到如此重要的任务,还能越级直接向王汇报,这在常规朝政中几乎闻所未闻。

令尹子常似乎想说什么,但最终只是微微皱眉,没有出声反对。澹台子义的表情则更加复杂,既有不满,又有一丝我看不懂的期待。

"小吏不敢当此重任。"我连忙推辞,"恐难胜任。"

"朕自有考量。"楚王语气不容置疑,"你只需尽力而为。观星阁的学者将协助你解读古籍。"

我只得叩首称谢:"小吏领命,定当尽心竭力。"

楚王满意地点头,然后对卜扁说:"十日后,朕派人护送卜先生前往东海一带进行考察。届时,这位宓叔也将随行。"

卜扁拱手应允:"臣遵命。"

议事至此告一段落。楚王起身离开,众臣随后退出大殿。我回到澹台子义身边,心中思绪万千。

"你运气不错。"走出宫门后,澹台子义低声对我说,语气中带着一丝嫉妒,"能得楚王亲自点名,这可是难得的机会。"

"小吏受宠若惊,恐怕难以胜任。"我谦虚地回应,同时暗自思考这突如其来的任命背后可能隐藏的玄机。

"别装了。"澹台子义冷笑,"你与卜扁早有接触,与巫山神女也有来往。这次任命,恐怕早有安排。"

我没有否认,但也没有承认:"一切听凭上意。若澹台大人有所指教,在下定当虚心学习。"

澹台子义盯着我看了片刻,然后意味深长地说:"好好把握这次机会。东海之行,或许能让你见识到更多'真相'。"

他的用词让我警觉。"真相"二字被他咬得极重,暗示着某种不为人知的秘密。按照我先前的了解,东海正是"水渊之灵"封印所在,也是澹台子义所追随的"千面之主"可能与之对抗的地方。

"多谢提点。"我拱手道,保持表面的恭敬。

返回档案署的途中,卜扁找机会靠近我,低声道:"今晚戌时,太学东侧的清风阁,我们需要详谈。"

我微不可察地点头,表示了解。

回到署中,我按照职责整理今日朝会的记录。一边书写,一边回想早上发生的一切。楚王的态度、卜扁的预言、令尹的态度、军方的反应...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包含重要信息。

特别引人注目的是,楚王似乎早就知道档案署发现的古籍,以及我在古文字研究上的特长。这意味着,在我不知道的地方,可能已经有人在密切关注我的一举一动。

下午时分,澹台子义叫我去他的办公室,交给我一套文件:"这是你此次东海之行的安排,以及需要带回的古籍清单。十日后出发,你最好做好充分准备。"

我接过文件,粗略翻阅。文件详细列出了行程安排、人员配置和任务目标。除了我和卜扁外,还有几名楚国方士、一队护卫和几名文书记录员。目的地是东海之滨的一座名为"观海台"的古老建筑,据说是上古时期专门用来观测海象的场所。

"这些古籍..."我指着清单问道,"它们与水域异变有关?"

"不仅如此。"澹台子义难得地坦诚,"它们记载了一些...超出常人理解的事物。有传言说,观海台下方隐藏着一座古老的图书馆,收藏着'前世'文明的知识。"

这个信息让我心跳加速。如果传言属实,那么这座图书馆可能藏有关于七位"先天神祇"的重要资料,甚至可能包含封印的详细信息。

"此行危险性有多大?"我试探性地问。

澹台子义的笑容变得有些诡异:"这要看你如何定义'危险'。对于那些无知的人来说,知晓真相本身就是最大的危险。而对于像你这样的'记录者'...或许是千载难逢的机遇。"

他的回答既是警告,也是诱惑。我不动声色地点头:"我会做好准备。"

离开澹台子义的办公室,我回到自己的案几前,继续整理文书。表面上看,我只是一名尽职的文吏,但内心却在激烈地思考着各种可能性和应对策略。

楚王的任命,卜扁的安排,澹台子义的态度,这一切都指向一个事实:我已经被卷入一场远超我理解的博弈中。而东海之行,很可能是这场博弈的关键一步。

天色渐晚,我完成了今日的工作,向澹台子义告辞。他似乎对我晚上的去向并不关心,只是叮嘱我明早准时来署。

离开档案署,我没有直接前往太学,而是先回到寓所,取出巫姒给我的资料和卜扁赠送的符印,仔细阅读与东海相关的部分。在一张古老的地图上,我发现了标注着"观海台"的位置,它正好位于一个特殊的符号旁边,那符号与我梦中所见的水下巨物极为相似。

"难怪要去那里..."我喃喃自语,"观海台可能就建在封印之上!"

整理思绪后,我换上一身普通布衣,将古玉小心藏好,然后前往太学。

戌时刚至,夜色已深。太学东侧的清风阁是一处三层楼阁,平日供学者休憩和讨论学问。此时已过学舍关门时间,阁内空无一人,只有一盏孤灯在二楼窗口闪烁,如同黑夜中的信号。

我小心翼翼地进入楼阁,沿着木制楼梯上到二楼。推开那间亮着灯的房门,只见卜扁端坐窗前,面前摆着一壶清茶和两个茶杯。见我进来,他示意我关好门窗,然后倒了一杯茶递给我。

"今日朝会,你有何感想?"卜扁开门见山地问。

我谨慎地回答:"楚王似乎早有决断,朝臣分歧明显,军方主战,而大王则采取中庸之道。"

卜扁点头:"不错。但你可曾注意到,楚王的眼神有何异常?"

我回想早上的场景:"楚王眼中似有疲惫和忧虑,且时而恍惚,似有心事。"

"正是。"卜扁叹息,"这是受到'水渊之灵'影响的征兆。楚王作为一国之君,心智坚固,尚能保持大部分清醒,但影响已经开始显现。而军方那几位将领,恐怕已经深受'千面之主'的影响,才会如此急切地想要挑起战争。"

"所以齐楚之间的冲突,确实是两个古老存在的博弈?"我问道。

"不完全是。"卜扁解释,"人类的冲突有其自身的逻辑和原因,但那些存在会放大某些倾向,影响关键人物的决策。就像水流不会创造新的河道,但会顺着已有的缝隙不断侵蚀,最终改变地貌。"

这个比喻让我想起梦中所见的景象,以及巫姒对"水渊之灵"的描述。

"那东海之行..."我试探性地问。

"极其危险,但又至关重要。"卜扁严肃地说,"观海台的位置并非偶然,它建在封印之上,既是观测点,也是守护点。而且,我有理由相信,那里藏有关于七处封印的重要信息,可能对我们理解和应对当前局势至关重要。"

他顿了顿,声音变得更低:"但澹台子义和他背后的'千面之主'追随者也对此地垂涎已久。他们可能会趁机尝试破坏封印,或者获取某种能够影响封印的力量。"

"我们该如何应对?"我问道,心中已经隐约猜到了答案。

卜扁的目光直视我的眼睛:"你手中的那枚古玉,很可能是开启观海台地下图书馆的钥匙之一。澹台子义知道你有这枚玉,但他可能不知道它的全部用途。我们需要比他先一步找到图书馆,获取关键信息。"

"如果找到了,该怎么办?"

"观星阁有人会协助我们,确保那些知识不会落入错误的人手中。"卜扁回答,"但最重要的是,你要保持警惕,不要被任何人的言论所动摇。包括我在内,都不应盲目信任。"

我点头表示理解。经过这段时间的经历,我已经意识到在这场涉及古老存在的博弈中,表面的言论和真实的意图往往有很大差异。

"还有一事需告知你。"卜扁表情变得更加严肃,"今日楚王提到的那批古籍,实际上是在褚老离世后才被'发现'的。而根据我的消息来源,那些古籍很可能是澹台子义自己安排人放入档案署的,目的是为了让楚王关注并指派人手研究。"

这个信息让我背脊发凉。如果属实,这意味着澹台子义的布局比我想象的更为精密和长远。

"那我被选为解读古籍的人选..."

"可能是他的安排,也可能是他无法阻止的结果。"卜扁分析道,"你的名字是我向楚王推荐的,但澹台子义似乎并不意外,这很耐人寻味。"

我陷入沉思。澹台子义在发现我拥有古玉后,就开始关注我。他可能早已将我视为自己计划中的一部分,只是没想到卜扁也对我有安排。

"所以我成了双方争夺的目标..."我苦笑道。

"不仅如此。"卜扁意味深长地说,"巫山神女也对你有所期待。三方力量的交汇点,往往是最危险也最关键的位置。"

谈话进行了近两个时辰,期间卜扁详细讲解了观海台的历史和结构,以及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和应对方法。他还交给我几份手抄的古文资料,上面记载了一些关于"水渊之灵"的信息,据说是观星阁多年研究的成果。

"记住,东海之行的表面目的是观测水域异变,但实际上各方都有自己的议程。"临别前,卜扁严肃地告诫我,"保持警惕,随时准备应对突发状况。十日后,我会派人联系你,确保我们能在旅途中保持沟通。"

我点头称是,然后在夜色掩护下离开清风阁,返回寓所。

夜深人静,我躺在床上,回想今日的种种经历。从朝会到秘密会面,从公开的预言到隐秘的警告,一切都在告诉我,一场巨大的变局正在逼近,而我,一个原本籍籍无名的小吏,却因为那枚古玉和"记录者"的身份,成为了各方势力争夺的核心。

东海之行,对我而言,不仅是一次探索古老知识的旅程,更是一次生死存亡的考验。而在这考验中,我必须学会在各方势力之间保持平衡,既不被任何一方完全掌控,又能获取足够的信息和支持,才能最终揭开那些古老秘密的面纱。

带着这些思绪,我沉入梦乡。今夜的梦中,我站在一座高耸入云的灯塔上,眺望着无尽的海洋。海水漆黑如墨,波涛汹涌,仿佛有什么庞然大物即将浮出水面。而灯塔的光芒却异常微弱,如同风中摇曳的烛火,随时可能熄灭...

  • 小说大结局小说暗恋成欢这人太会隐藏小说(宴律,你的白月光回国了,)已更新+(顾星晚)无障碍
  • 帝皇铠甲铠甲召唤刘铭完结篇(铠甲召唤刘铭)完整章节列表_笔趣阁
  • 男友将我的私密照以六元价格卖出后他悔疯了江承之小说无删(男友将我的私密照以六元价格卖出后,他悔疯了)(江承之)全章无套路阅读最终篇章_笔趣阁
  • 爱到最后终成空沈司南宋雨兮沈菲菲小说后续彩蛋(沈司南宋雨兮沈菲菲)电子书在线下载在线+无障碍结局
  • 鄂ICP备2024083296号-9

    本站所有内容都已取得正版授权。版权声明 - 投稿声明 - 自审制度 - 免责声明